找到相关内容1115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艺术精神的演进(1)

    给人以“悟对”之感的眼睛,所以说,“一像之明珠,不若悟对之通神也”。(《魏晋胜流画赞》)所以,顾恺之认为,如以嵇康“手挥五弦,目送归鸿”的诗句作画,则“‘手挥五弦’易,‘目送归鸿’难”。因为弹琴动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065242.html
  • 十二游经略注

    悦;  波斯匿者,此云和悦,情用和悦故。又云月光,与佛同日生。故又云胜军,斗战常胜故。又云胜光,生时光明珠胜故。为舍卫国王,父名梵授。  迦维罗卫,此云妙德;  见前。  舍卫国者,此云无物不有;  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365313.html
  •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(1)

    不净,便成净衣,身不澡浴,便成澡浴。若用水净,不名真净。若以此字净之,即名毕竟清净。如灵丹一粒,点钱成金;真言一字、变染成净。偈云:(口+蓝)字色解白,空点以严之,如彼髻明珠,置之于顶上,真言同法界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365314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1)

      金刚经札记  文 / 曲槐  前言   明帝的“梦感金人”[1]东渐,至今已有两千余年,雨沧桑,历经兴废。在大量经典不断传入的同时,经过与中国本有文化的不断融合与抗衡,也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但终于经得住了历史的风霜考验,扎根生芽植立于中国大地,并相继传入了东南亚诸多国家。在这漫长的佛教长河中,却有一颗耐人寻味的璀璨明珠——《金刚经》,她始终播放不寐的光彩,照耀了大地的丰收,赋予了人生的湛寂。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165507.html
  • 演培法师:人间佛陀(3)

    明珠,一切世间众生类,不能思议佛功德,消灭一切愚痴暗,超升无上智慧台”。佛之所以为佛,具足种种功德,是依法的觉证而成;为佛弟子如能觉证正法,就可体见佛之所以为佛,所以说:“见缘起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1365956.html
  • 黄檗希运祖师《传心法要》直指

    讨一点钱,结果衣里的明珠反而失去了、忘记了。所以说“求之转失”。  “使佛觅佛。”  使用着佛又去找佛,骑着牛找牛一样。我们现在能使能做的这个本来就是佛。  “将心捉心,”  拿着自己的心去捉一个心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1065995.html
  • 论诗禅交涉--以唐诗为考察重心

    ,(注34)除圆熟运用佛典外,李白对佛理的认识应为不浅。李白集中涉禅之作不在少数〈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〉云:“观心同水月,解领得明珠”、〈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〉云:&...

    萧丽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266321.html
  • 大藏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简述

      4、藏传“甘珠儿”、“丹珠儿”的保护、整理与编撰  藏文《大藏经》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  西藏文大藏经西藏于唐初,即第七世纪末,端美三菩提造西藏文字,译出百拜忏悔经,是为翻经之始。至...

    竹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0366454.html
  • 法门巨匠 一代楷模——初读《巨赞法师全集》随感

    才华初露,便令世人刮目相看。)   1937年,29岁。于《佛教公论》再发表《为僧教育进一言》一文,此文论点受到各界好评,尤为弘一法师赞许,并集《华严经》中“开示众生见正道,犹如净眼观明珠”之句,亲笔...

    李盛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0666457.html
  • 汉传佛教中的五位大菩萨

     (3)城市:城市次比,鸡飞相及。有一大城,名翅头木,街巷道陌,广十二里,扫洒清净。有明珠柱,皆高十里,其光照耀,昼夜无异,灯烛之明,不复为用。时世安乐,无有怨贼劫窃之患。城邑聚落,无闭门者,亦无哀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066516.html